新形势下作风建设抓什么怎么抓
□李咏谕 何美蓉
中央八项规定逐步实现从行为规范层面的制度约束向价值引领层面的精神升华,由此凝练形成的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鲜明标识。
深刻把握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生成发展的内在逻辑,对解决新形势下作风建设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以全面从严治党新成效引领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既继承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治政智慧,又深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立场观点方法,是新时代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和价值理念。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中,“厉行勤俭节约”承续了“俭,德之共也”的修身传统,“反对奢侈浪费和奢靡之风”“廉洁从政”呼应了“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的伦理要求,“杜绝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彰显了“政者,正也”的为政之道,“工作作风务实”赓续了“知行合一、实干兴邦”的实践品格。
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时代发展要求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际,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在去芜存菁、取精用宏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发掘和系统提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廉洁思想和治政智慧,为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注入了强大文化力量。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彰显领导干部都是人民公仆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以“务实求真、艰苦奋斗”彰显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本色,以“严厉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以“优良党风引领社风民风”坚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为推动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二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并坚持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源头活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总结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说话和气”等铁律有效整顿部队作风。延安时期,毛泽东首次提出“党风”概念,领导全党开展整风运动。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体党员要以“两个务必”警示自励;同时,会上确定了“六条规定”,为“进京赶考”立规明矩。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中央多次发出整风指示、开展整风运动。1951年1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正式开展“三反”运动,严肃处理重大贪污浪费典型案件,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内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蔓延。中国共产党人将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提升至“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颁布《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等文件,开展“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等系列党性党风教育。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提出作风建设方面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优良传统一脉相承、接续发展,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永葆政治本色、巩固执政根基的历史自觉。
三
面对长期存在的“四种危险”“四大考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制定实施《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开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不断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丰富发展。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党中央以身作则、以上率下,带头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持之以恒纠“四风”树新风。
坚持不懈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始终保持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持续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党内集中教育,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和基层亟待解决问题;制定落实《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进一步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
驰而不息纠治享乐奢靡歪风,坚持真抓实干工作作风。建立健全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工作生活待遇的制度规定,对党政机关经费管理、公务接待等作出全面规范;修订完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等规范性文件,对党员干部工作生活作出严格细致规范;健全贯彻督促检查、追责问责机制,常态长效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对违规吃喝开展专项整治;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严肃查处顶风违纪、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刹住“车轮上的腐败”,整治“会所里的歪风”。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
编辑:站点管理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