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来,三台的农村发生着巨变。无论是村容村貌、产业发展、精神文化生活,都有着我们想象不到的变化。
垃圾分类、废物换钱。居住在古井镇凯江村的村民们说:“我的村干净又时尚,你想象不到。”
农村的一天往往从村民劳作开始。而在凯江村,村民的一天从倒垃圾开始。“突、突、突”。清早,垃圾清运车顺着蜿蜒的村道路,开到村民家门前,发出的声响提醒着每一位村民:该倒垃圾了!
村民听到清运车的声响,提着收拾好的垃圾,轻车熟路地将垃圾扔进车内。这样的垃圾清运方式对凯江村的村民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村民林道全早晨起来,清扫好院坝,走进杂物间,翻出几摞废纸皮,将它们压扁捆绑在一起。“这些废纸皮是可回收垃圾,是好东西,可以换物品。”
积攒的纸皮有点多,老林用上了他的手推车。出门前,同村的好友梁怀明提着收集的废酒瓶,招呼上他,一起前往村里的环保超市。
凯江村的环保超市,不是真的超市,但却卖各种商品。只是这里的商品用钱买不到,需要用环保积分来兑换。
“收垃圾了!”老林推着一车“可回收物”来到环保超市,一喊,超市管理员就立刻上前招呼。称重、记录、算分。老林今天赚了197个环保积分。接下来,老林将垃圾进行分类,放进超市内的回收池内。197分,兑换什么呢?老林换了笔、笔记本、一面小国旗,一共花去190个环保积分,还剩7分,可以存在超市进行累计,下次兑换。
老林说:“在我们凯江村人人都会垃圾分类,像烟盒、废纸箱这就是可回收垃圾,能换物品。扫出的灰尘、烂菜叶这些都是不可回收的,等着清运车定时来收,每月每人交2元的垃圾清运费,我觉得很实惠。”
该村临时党委书记李建英说:“凯江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中转站从村民处收集的垃圾,将通过垃圾分拣员的二次筛选分类、统一储存,组织垃圾转运车每周一、五将不可回收垃圾转运至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
在凯江村,几乎看不见垃圾的踪迹,家家户户门前的分类垃圾桶成为该村一道独特风景。
凯江村村民林道全说:“通过垃圾分类处理,我们凯江村的村容村貌和老百姓的生活习惯都得到了大改变。现在村里的桥通了、路通了,搞起了旅游经济,一有活动举行,我们村就热闹的不得了,这在以前都是我们想象不到的。”
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凯江村、桂花村,凯沿村合并为凯江村,更多的群众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实施中切实享受到了改革红利,环保自主意识有效提高,“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极大增强。
走在凯江村的乡间小路上,我们能感受到该村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不是供大家参观的“盆景”,而是可学、可推广的“风景”。村民卫生意识的大幅提升,村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真正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来源:三台县文明办)
编辑:scmy_lih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