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如今的槐树村
青山隐隐,“槐树”参天。
冬日暖阳之下,走进塔山镇槐树村,青山绿水之间,溪流淙淙,一派青瓦白墙的新民居,坐落在这片旧貌换新颜的新天地里。72岁的老社长刘长金,神采奕奕,容光焕发。当了47年老社长的他,见着笔者,如数家珍地讲述起了他与槐树村的新居梦。
年陈古老 老槐树风光不再
槐树村旧貌
槐树村,与别的村大不一样。坊间传言,因村口有一棵五百余年的老槐树而得名。20世纪40年代,这座小山村逐渐形成了场镇。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九,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要到这里赶“上九会”,跳采莲船、唱马灯戏,极为热闹。时移世易,到1953年,兴办起槐树小学,同年设立槐树乡,后更名为槐树公社。1958年末,并入忠孝公社。到1962年,又单设为槐树公社,后又因区划调整,并入塔山镇。
岁月不居,风光不再,伴随着老槐树的消亡,小场镇回归它原来的本色,重新成为了一座小山村。用老社长的话说,历史悠久,年陈古老,成了废土一片。
贫困落后,很长一段时间,让他这个社长抬不起头来。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还有30多户居民生活在破败不堪的土坯房里。生产生活条件,依然还停留在上世纪50、60年代。老社长忧心忡忡。回忆起当初的槐树村,他用了一段谚语:“好个槐树湾,吃水下河担。如果跑疲了,泥浆要挂干。嫁人莫嫁槐树梁,咪咪红苕吊命王。要想吃碗白米饭,非得上天搬玉皇。”
由于基础条件差,乡亲们在家找不到出路,纷纷外出打工。面对曾经的风光,再看当时的破败,老社长心里一直揣着一个新居梦。
重获新生 老槐树建起新家园
槐树村群众的新居在建设中
作为一名村干部,刘长金盼着能够改变老槐树的命运。
2018年,春风激荡。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县大力实施土坯房歼灭战,这股改变乡村面貌的强劲东风,让他看到了希望。
塔山镇党委、政府顺应槐树村的期盼,以创建“环境优美、风格协调、产业支撑、乡风文明”的美丽家园为目标,选准区域精准施策,在槐树村率先启动住房改善治理行动。
面对这场改变命运的创造,刘长金喜不自禁。他老当益壮,全身心地投入到新居建设之中。在他时常背着的背包里,装着大大小小六个账本。这些账本,精细地记录着新居规划、建设和落成的全过程。每一天、每一个人、每间新居他都如数家珍。
他说,老槐树的新居梦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县委主要领导多次走进槐树村,亲自督促指导,镇党委、政府更是上百次地进村入户,督促工程施工进度,解决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这让他备受感动。他说,老槐树重获新生,是党的关怀和温暖。
槐树村群众的新居
就在去年,刘长金的新居梦圆了。他与15户村民集体搬进了他梦寐以求的新居。灰瓦白墙,三室一厅,屋里家电设施一应俱全,还都通上了天然气。门前微田园,种满了蔬菜和花卉,宽敞的水泥路通到了家家户户,还安上了太阳能路灯,功能齐全的文化广场,到处洋溢着老槐树的独特文化。当年那个热闹非凡的老槐树又回来了。
采访中,刘长金喜喜滋滋地告诉笔者,今年外出打工人家都要回来,其他的住户也都要在新家里过年,今年的“上九会”还会更加热闹。谈起未来的打算,他的野心还不小。他说,他还准备把乡道连同到老槐树的道路上都安上太阳能路灯,还要大力发展藤椒、特色养殖等产业,壮大社集体经济,让老槐树更美、更富足。他给笔者算了一笔账,十年前,老槐树的人均收入不足7000元,而今天已经接近一万元,提前走上了小康路。
槐树村老社长刘长金
与此同时,老社长刘长金也在紧锣密鼓地培养接班人。他说,老槐树的未来,还在年轻人。他不仅要扶一把,还要送一程。
47年的心路历程,47年的兴衰巨变,几十年的新居梦,得以圆梦,老社长刘长金的心里装着老槐树,也装着党的恩情。枯木逢春,“槐树”参天,槐树村变换了新天地。未来,它一定会如他所愿。(来源:三台文明办)
编辑:scmy_lihw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