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天虽冷,但韩家脊社区居民心里却暖烘烘的。
因为,他们的生活过得舒心:上午,社区老年大学热闹非凡,大爷大妈在这里学知识、交朋友;中午,爱心食堂饭菜飘香,吸引众多居民;下午,小区院坝内,邻里围坐闲谈拉家常;傍晚,社区休闲文化广场人声鼎沸,健身操、广场舞的旋律飘远方。
如今,这些惬意早已成为日常。从一个远近闻名的“落后社区”到现在的“幸福家园”,转变,显而易见。用社区书记薛燕的话来讲:“社区需要‘经营’,要让居民成为‘股东’,享受基层社会治理带来的巨大‘红利’”。
治理有力度——用正能量占领阵地,让阴暗面荡然无存
18日上午,记者来到韩家脊社区,一列红色“火车”停靠在路边,欢声笑语从每节“车厢”传来。仔细一看,原来,这是社区拓宽基层社会治理手段,通过集体闲置资产入股的形式打造的“1921爱心列车”。
每一节“车厢”都有着独特的功能,为居民带来便利:“爱心发屋”里,有居民在洗剪吹;“邻里万事帮”房间内,两名大妈正在配钥匙;旁边是“爱心超市”,正巧赶上打折,购物的居民络绎不绝;“邻里驿站”也挤满了人,两位大爷正在棋盘前厮杀;“爱心食堂”的师傅正在准备午餐……“列车”上,张张笑颜如花,居民的满足之情溢于言表。
在这列“爱心列车”到来之前,这条街一度是“瘾君子”“贼娃子”和“二流子”聚集的场所,大大小小闲置的门面里经常出现“不和谐”的镜头,社会治安混乱,周围居民苦不堪言。尽管党委政府、公安部门等进行过数次清理整治,但是长期形成的“顽疾”很难彻底治愈。
必须断“根”!社区干部非常清楚这个道理:基层社会治理,不能光治标不治本,事关居民切身利益,再难的事情也要办!
于是,社区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下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径,用以往闲置的门面和其他闲置资产入股,成立了全市第一家民生服务公司——四川美舍宜居实业有限公司,自主孵化出游仙区乐寿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实行“大掌柜+店小二”模式,引进5家服务理念先进、专业水平较高的社会组织和团队入驻,建成了涵盖爱心超市、游小仙智慧新零售体验店、爱心食堂、爱心义诊、爱心理发、健康屋、邻里驿站等服务内容的“社区1921爱心列车”,用正能量占领阵地,让阴暗面荡然无存。
自今年4月3日“1921爱心列车”正式运行以来,社区已为辖区生活困难群体、残疾人和60岁以上老人等发放暖心卡3000余张,持卡者可在得到优质高效服务的同时享受5到9折优惠。在“列车”上,“爱心超市”定期开展义集义卖活动,为行动不便的居民免费送货上门;三甲医院专家每周定期到“爱心义诊室”为辖区居民开展义诊、健康咨询、知识讲座等活动;“邻里万事帮”为居民提供家电维修、配匙换锁、磨刀补鞋等服务;“邻里驿站”为居民提供聊天、棋牌、看书、家庭教育、亲子互动等交流平台,架起了邻里互助的“连心桥”……
薛燕说:“‘爱心列车’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手段,也是有力手段,在恶与善此消彼长的基础上,激发了社区、社会组织、社会企业、社工‘四社’联动,不但为社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一站式’服务,而且长期为帮扶对象提供就业岗位和志愿服务岗位。同时,还吸引了众多爱心人士来此奉献爱心,已经成为播撒爱心和汇聚爱心的‘幸福专列’”。
治理有精度——解决突出民生难题,让居民更有幸福感
韩家脊社区位于涪江和芙蓉溪交汇处,幅员面积约1.2平方公里,由1个市级单位、1个旧城改造安置小区和6个商住小区构成,共有10个居民小组、3524户、13133人,属纯居民型一类大型社区。受辖区地理环境和社区财力等客观原因限制,韩家脊社区室内固定文化活动场所紧缺,与社区中老年群体开展文化活动的“刚需”产生巨大冲突。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就是要坚持从群众需求和城市治理突出问题出发,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扭住突出民生难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落脚到韩家脊社区,就是要解决好辖区居民文化活动的“供需矛盾”。
数次排查,数次争取,多方协调,多方沟通,终于在2019年年初,社区瞄上了涪江三桥下原闲置破旧的库房,经过一个多月的改造,这里变成了“韩家脊社区爱社区大学堂”,为基层社会治理、居民共享“红利”又添加一笔“幸福账”。
近日,家住三江首座的王阿姨就约上小区里的舞友来到爱社区大学堂。当天,她们要学习的内容是民族舞。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专业舞蹈老师正在调试音响,早到的学员正在进行准备活动。压腿、劈叉跳、下腰……王阿姨和舞友们跳得非常认真,一个半小时课程下来,大家都出了汗,也有点累,不过,丝毫没有影响她们的热情。王阿姨说:“肯定要坚持嘛!有这么好的场地,这么好的老师,咋能半途而废呢!”
形体舞、声乐、民族舞、朗诵、模特、书法、器乐、乒乓球……大学堂里,每天都有数十位老年人在这里寻找快乐和健康,他们当中,不但有辖区居民,甚至三台、北川、江油的一些老年人也慕名而来。据统计,目前,学员已达500余名。
远不止如此。“爱社区大学堂”还开展了数场大型活动:“第三届全民K歌大赛”、“不忘初心再出发、牢记使命勇担当”建党98周年庆祝大会、“八一”座谈会、“社区暑期夏令营”……
学员们纷纷感慨:“以往我们到其他培训机构,既消耗时间也存在出行安全隐患。现在,社区大学堂开在家门口,不但方便,也满足了中老年群体渴望再学习、再提升的愿望,让我们更加热爱这个社区。”
治理有温度——暖心活动进院落,常拉家常聚人心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公众如何参与?人人如何尽责?在薛燕看来,前提是要把“陌生人”变成“自己人”,要通过各种暖心活动,各种有益形式把人心聚起来,把力量捏到一块,才能下好基层社会治理这盘“棋”。
2012年开始,辖区三江首座小区已连续7年举行迎新春文艺汇演。文艺汇演从台前到幕后全由小区业主自行组织,每次都会吸引包括其他小区居民在内的数百人观看,大大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每年农历九月初九,社区都要组织重阳节坝坝宴活动,推杯换盏间,老熟人新朋友笑容满满,邻里关系进一步增强……
还有社区举办的趣味运动会、全民K歌比赛、巧妇厨艺比赛、新春饺子会、“集百家米煮一锅饭”温暖腊月行活动……举不胜举,和睦融洽之风扑面而来。
薛燕说:“基层社会治理,人很重要。暖心活动走进每个小区,走到居民身边,让不认识的人熟悉起来,把人心聚起来,共同答好基层社会治理这张‘考卷’,是韩家脊社区所有人的追求,也事关所有人的切身利益。”
社区是创新社会治理、提升居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基础平台,社区联系千家万户最具体,服务千家万户最直接,这一点,在韩家脊社区已经达成共识。如今的韩家脊,正在实现“社区管理”向“社区治理”的良性转变,以党组织为核心、以社区自治共治法治德治为载体的城市社区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正在形成。(来源:绵阳日报)
编辑:scmy_lih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