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从一颗颗塑料变成一台茶吧机的舱门,生产过程这么神奇。”“这些智能设备真高端,我们国家的制造实力真强大。”
6月27日,长虹双创智能制造工业园内,来自成都一中学的70余名学生正在这里开展工业科技研学游,和科技来了一次亲密“接触”。
像这样的场景近期已在长虹双创智能制造工业园上演多次。
作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典型代表企业,长虹正通过“工业科技+研学”模式,碰撞出新的科技“火花”。自今年3月份以来,已有近10000名师生在这里体验了一次不一样的工业科技旅程。
沉浸式“打卡”智能制造生产车间
第一站,学生们走进了长虹精密电子智能制造厂、长虹爱创注塑智能制造厂。在这里,高速运转的SMT(贴片机)智能化生产线、产线上不断舞动的机械臂、不断轰鸣的智能注塑机,无不吸引着同学们的注意力。
“看到这些智能化设备运转,我感到非常震撼。”在参观了智能制造生产车间后,宁同学有感而发,“工业制造原来这么高端,需要良好的学科素养以及扎实的专业知识,这激发了我对科技创新的兴趣。”
“创趣手工课堂”解密科学原理
研学游从来不止于“游”,更要将“研”和“学”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中。
在“创趣手工课堂”上,孩子们需要亲自制作一个木质液压机械臂,通过动手拼装机械臂模型,学习并体会机械传动原理,并与所学的初中物理杠杆原理、摩擦力、液体压强等知识点和公式建立深度链接,做到学以致用。
一块一块搭建、一个一个组装,教室里到处是孩子们认真钻研的身影。“这个手工课堂很有挑战性,也很有趣,从这一个小模型的搭建让我们认识到了工业制造需要更加专业的知识支撑,这也激励我们要好好学习,未来才能走得更远。”张同学说。
大国工匠面对面传递工匠精神
到底什么是“工匠精神”?孩子们在与国家级技能大师尹朝晖的对话中找到了答案。
在现场,尹朝晖带来了多件代表性作品,通过讲解作品的制造过程,无形中向孩子们传递了他是如何在工作岗位上坚守,遇到困难如何克服,实践中又是如何创新……“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创新也从未有止境。”尹朝晖对孩子们说。
“35年专注做一件事情,会不会觉得疲劳?”“遇到困难的时候,想放弃要怎么办?”在一声声交流中,孩子们对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长虹工业科技研学游铸就产教融合新篇章
“我们希望孩子们可以在这里感受科技的魅力,厚植大国工匠精神。”长虹双创工业科技研学基地负责人宋舟介绍,“在课程设计上,我们以‘有趣、好玩、体验、探究’为原则并体现教育属性。”
目前,长虹双创智能制造产业园工业科技研学游聚焦“产业报国爱国主义、国企担当环保责任、智能制造工匠精神”三条主线,设置“知行合一、智造寻访、科学实验、手工创趣、大国工匠”等主题课程,让学生感受工业科技研学游的魅力,能记住、会应用。
宋舟表示,下一步,长虹双创智能制造产业园将继续以“科技赋能、产教联动”为路径,推动产业与教育协同发展、深化落实产教融合,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持续打造一线工业科技研学的“新坐标”,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涪江观察记者 彭紫薇 文/图)
编辑:站点管理员
相关推荐